产品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新闻

羊肚菌菌种厂家介绍羊肚菌白绢病的识别与防治

2020-02-04

近几年,随着羊肚菌种植的火热,不间断的有新人涌入,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加之羊肚菌是不同于常规食用菌栽培的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面对生产中的各种病虫害往往束手无策。

羊肚菌栽培和传统食用菌的不同就是菌种摆放在开放的土壤环境中,而不是灭过菌的菌包内部,这种粗放的栽培模式也使得很多传统食用菌从业者理所当然地认为羊肚菌栽培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在栽培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病虫害的侵袭,在粗放的土壤环境中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和昆虫,均可能对羊肚菌的菌种或菌丝造成影响。

因为羊肚菌菌种是裸露在地表,菌种上面附带足量的营养物质如木屑、麦粒等,容易滋生杂菌;而在播种操作中覆土完全没有裸露的菌种往往不容易被杂菌侵袭,这是因为羊肚菌菌丝生长力较为旺盛,能在贫瘠的土壤内长距离穿梭形成菌丝网络,而杂菌在土壤中穿梭的能力相对较弱;当然菌种带杂或菌种活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土壤水分偏大也是造成杂菌容易着床滋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介绍一下羊肚菌菇床常见的白娟病的防控措施。

羊肚菌白绢病,又叫小菌核病,罗氏菌核病,主要危害羊肚菌、草菇、双孢蘑菇等,是床栽食用菌品种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

【症状】

该病发生在播种后的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发生初期,在菇床覆土表面的菌丝常呈一圈一圈的环形,菌丝白色、棉絮状、稀疏、有光泽。

后期白色菌丝消失,在覆土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颗粒状菌核,大小如小米粒,以后变为米黄色至茶褐色,直径1厘米左右,表面光滑,外形似一颗油菜籽。受侵染的菇床,羊肚菌菌丝逐渐消失,只剩下少许较粗的菌索,出菇量大大减少甚至不出菇。已形成的子实体病原菌首先侵害菇体基部,表面潮湿,有黏性,最后整个子实体软腐。

【病因】

病原菌为小核菌,在25-30℃下生长很快,该菌产生的菌核自然存在于土壤、稻草或粪块中,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如料温过低很难将其杀死,主要是培养料带菌传播,如遇发菌期高温高湿,残存于料中的病原菌菌核就会萌生菌丝,生长蔓延,并分泌毒素,侵害培养基质和子实体,染病部位不能出菇,已出的子实体受侵害,蔓延很快。

【防控方法】

1.播种前30天,对种植地进行翻耕,每亩地施入50-75kg生石灰,土壤翻耕后进行暴晒。

2.清除田间的农业废弃料,特别是玉米秸秆等含糖量丰富的杂物,可以有效减少滋生营养源。

3.播种前,用“菇老爷”牌“菌地三绝”每罐兑水50公斤喷洒一亩地。可以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各种杂菌孢子(杀虫、杀菌、除青苔)。

4.选用优质健壮无污染的菌种。播种过程中的覆土造作要规范,土壤湿度理想。菌种下土前,土壤要进行消毒,每亩喷洒“菇老爷”二代金星消毒液5-8瓶(每瓶消毒液兑水15公斤均匀喷洒),下土后间隔8-10天喷洒一次“菇大帅”药液,在增加菌丝营养的同时抑制杂菌,保护羊肚菌菌丝生长(每瓶菇大帅兑水250公斤均匀喷洒床面)。

5.羊肚菌床面发生白娟病感染后,用“菇老爷”牌“索霉特”每瓶兑水40公斤,直接喷洒在杂菌上,轻微感染的喷洒一次即可杀灭白娟病,严重感染的间隔一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6.外源营养袋的摆放注意避开杂菌位置,外源营养袋后期感染杂菌的话,在出菇之前必须撤袋。

7.羊肚菌在出菇期,间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菇大帅”药液,可使羊肚菌生长的更加健壮,菇型更加圆整光滑。

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始终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强调规范化操作,发菌阶段加强管理让菌丝健壮有力,出菇阶段调好温、湿、光等创造让子实体生长最有利的条件,让其减少病害侵入的机会。

保持场地环境卫生,提前使用“菇老爷”牌“菌地三绝”喷洒土壤,杀灭病菌害虫,为羊肚菌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在拌料时加入“菇老爷”拌料增产王,让羊肚菌菌种在良好的营养环境中快速分化成长,内部优势强大了就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袭机会。


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